重構的定義與目的

重構的定義與目的

重構定義:

在不改變軟體外部行為的前提下,改變其內部結構,使其更容易理解且易於修改。

目的:

重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程式碼品質、提升程式碼的可讀性,以及為了日後有新需求的變化時,程式碼可以 更容易修改或是擴充(提高可維護性)。

優點:

1. 改進程式碼的設計:

消除重覆的程式碼,每個小功能被歸責到適當的物件中,讓程式碼的職責更清楚就會更容易維護。
將雜亂無序的程式碼,重構成一連串的 精心設計 的流程,讓程式碼更容易擴充。

2. 程式碼更容易被理解:

重構簡單的講,就是整理程式碼,可以透過 Clean Code 的規範 來整理程式碼,提升可讀性。
想想程式碼過一段時間後的第二個讀者,而且這個人常常是你自己。

3. Debug 更容易:

重構的過程中,會透過單一職責原則,依照程式碼的工作責任將程式碼整理至責任相同的類別中。有責任清楚的物件,就能更快釐清問題點,除錯速度自然能夠提升。

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重構?

事實上,重構並不是一項需要額外撥出時間來進行的工作,重構應該是在你的開發過程中持續在發生的事情。 重構的活動,最理想的情況,就是透過持續不斷的整理,掃除那些有礙程式可讀性及可維護性的程式碼,讓程式碼持續盡可能地保持在一定健康的狀態。

既然重構是一個持續進行的活動,但又不是特意安排、特別撥出時間來做的工作,那麼,在什麼樣明確的時間點,應該觸發重構的進行呢?基本上,重構的活動應該伴隨著我們一般開發過程中的主要活動來進行。這些主要活動包括了:增加新功能、修正錯誤、以及程式碼審查的時候,還有三次法則

三次法則:

同樣的事做三次,犯了 Don’t Repeat Yourself 原則,表示重複的邏輯該被重構成唯一且適當的物件或函式了。

新增功能時重構:

當我們試著增加新功能時,便有可能發現舊有的程式碼可以進行一些調整,而達成了必須重構所想要達成的目的。

但如果你在增加功能的時候,發現原設計就足以優雅地讓你將新功能擴充上去,那麼,這意謂著,還不太需要做什麼重構。

除錯時重構:

除錯的時候,你不僅會接觸到舊有的程式碼,而且,你通常得搞懂它真正的運作邏輯,當你真的懂了之後,就會知道如何用更清晰、簡潔的方式來改寫這段程式碼。

總結:

很多架構良好的程式,並不是一開始就規畫出來的,而是每天不斷不斷的重構、改進。重構也不用刻意安排時間去做,在每次做新功能或修改功能時就順便做重構整理,如果可以也一起加入 Unit Test。童子軍有一條軍規是 讓營地比你來時更乾淨,套用在寫程式上,就是在每次的 checkin ,程式碼應該都是要比 checkout 時更乾淨簡潔

留言

Your browser is out-of-date!

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. Update my browser now

×